书画篆书札记

好的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:一是画本身,比如风格、构图、笔墨、色彩。二是题字,如位置、字体、大小等与画本身一致,有一定的书法水平。三、印章,如风格、大小、流派、阴阳印章的搭配、印章的位置、文字的正确性、书画的统一性等。明清以来,印章作为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,已经成为规范。综合型画家要有书画理论,熟悉书法、绘画、篆刻,有娴熟的技法。一些著名画家如张大千、傅抱石、齐白石、吴昌硕、赵、高都是如此。他们不仅做精美的书画,还自己管理印刷,使他们使用的印章更好地匹配他们的绘画,实现更完美的和谐统一。书画上的印章有三种:一是作者本人的印章。第二,铭文的印章。第三,收藏欣赏人的印章。在这些印章中,分为三个方面:1。名称、字号、快厅、厅号;2.自由文本、吉尔吉斯语、警句印刷;3.收藏欣赏印章。姓名和字号印章:通常放在作者姓名的下方或周围。厅印和厅号:一般盖在人物周围或下方,也作为问候头,盖在右上角。闲文、吉祥语、警句印章:一般都盖在书画左下角,作为一角,也作为问候。收藏鉴赏印章: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角,或者书画作品的空白处,也可以盖在书画外的边框上。在书画最显眼的位置也有封面以显示其权威性,如乾隆、嘉庆皇帝。书画鉴赏主要从风格、笔墨、色彩、构图、构图、绘画、印章、纸张、装裱、题字等方面进行观察。主要方面是书画本身,书法和印章。鉴定书画的一个主要方面:如果印章与我们现在认定为真迹的作品上的印章完全一致,就有可能是真迹。当然,这不是唯一的标准,而是鉴定的一个方面。特别是晚清以来,西方照相制版术传入中国,使得复制和重制的印章与原印章几乎完全一致,无法仅从印章的角度来鉴别书画。如果一件作品上的清代中期或以前的印章与真迹上的印章完全一样,其他方面毫无疑问,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真迹。因为一般情况下,临摹印章,人工仿刻总是和原印不一样,要临摹出与原印完全一样的印章是极其困难的。如果是清末以后的书画作品,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更细致的鉴定。印章与原印章的区别:文字的粗细、边框的宽度和破损、印记的清晰和模糊等。原因有以下几个:一个印章的初次使用和长期使用会有所不同,印章的初次使用会更清晰,印刷会使用很长时间,由于擦拭、磨损、磕碰会改变印章的清晰度。印泥的质量、品质、新旧、浓淡、干湿也会在封口后发生不同的变化。边框的宽度与冲压时的受力和底层材料有关,有时会有不同的宽度变化。印章的石头比较软,用久了会磨损或磕碰,也会造成印章框周围有一定的变异。印记的清晰程度与使用印章的人的技术有一定的关系。有的人用力很大,有的人用力很小,有的人轻微晃动,底层的质量和数量,天气冷暖印泥的变化,长期不用的印泥和经常用的印泥,这些都会使印章产生不同的效果。有些人还会在刚盖上封条的印记上撒一些白色粉末或墨粉,以防止
印章的艺术水平主要可以从书法、构图和刀法上来区分,尤其是不能有书写错误。对于一个著名的书画家来说,经常书写和使用错别字是不可能的。鉴定印泥的颜色:古画印章的颜色虽然可能比较鲜艳,但随着岁月的推移会发生变化,颜色会变得浑厚淡定。印泥是朱砂做的,朱砂的颜色比较稳定,但是在持久的印痕中会发生一些变化,虽然变化不大。黄金的性能是稳定的,但是新产品的黄金还是会和传世多年的黄金不一样。因此,古代书画中印章的颜色不能与现代作品中的颜色相同。一些古籍上也有印章,不能用原著上的标记来参考。这要从篆刻层面来分析,是否符合书画作品的时代风格,也要从印章的新旧程度和内容来分析。如果这几个方面都没有问题,就要从除印章以外的所有鉴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,最后才能得出结论。现代印章:很多现代画家和画家往往对传统继承不够,总想创造出自己的风格。他们只注重构图,不注重笔墨。通过印章分析他们的作品几乎是极其困难的。他们的印章是别人刻的,盖在自己的作品上。至于风格是否一致,只是因人而异。现代印章照相制版技术已经到了真假难辨的地步。每个时代的艺术品都有每个时代的风格特征,书画上的印章必须与时代风格一致。不然肯定是假货。比如清朝中期以前的书画作品,不可能有甲骨文字的印章。现代印章大多和现代书法一样,文字少,变化大,怪诞,变形,只有变化,缺乏传统,这使得现代印章大多只强调刀法,不强调对称,只强调平衡,不强调技巧。